第三百零一章 分歧-《明末风云起》
第(2/3)页
洪承畴摇摇头,说道:“我大明疆域万里,哪一年没有灾害呀。中原、江南受灾,还有湖广、四川。至于流贼,只要调度得力,前有堵截,后有追兵。把流贼圈在一地,让流贼没有辗转腾挪的空间,一两年之内,流贼自平。”
张若麒无奈的说道:“连杨阁部都无力回天,其他人,除了九老,谁还能有如此能耐?”
洪承畴笑而不语。在他看来,流贼虽然势大,可是要想解决,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。清兵就不同了,他们人马精强,战力极强。还有蒙古人的助力,要是一个疏忽大意,官军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。
而最不同的是,女真已经建立制度,开朝立国,与朝廷分庭抗礼。犹如北宋李元昊立国,以后必将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。而且这些年清兵连续入寇中原,劫掠了人口无数。其中不但有农人,还有各行各业的匠人,可以制造各种物品。
不说其他,现在清兵的弓箭、刀枪、盔甲,样样都是精品,比明军用的质量好的多。而且火炮也是越来越厉害,从之前的完全靠缴获,到现在可以生产五到八千斤重的大炮,着实让他吃惊。
京城,文华殿。
陈新甲汇报道:“陛下,兵部职方郎中张若麒来信回报,辽东兵将精悍,粮草充足,足可与敌决战,并能战而胜之,解锦州之围。”
崇祯没有立刻表态,而是问道:“洪承畴可有奏报?”
陈新甲回道:“洪督师的奏报并无新意,还是坚持与敌对峙。”
崇祯犹豫着,他觉得洪承畴的策略也不错,风险小,收益大。只要坚持下去,不但清廷会垮掉,就连朝鲜也会一并穷苦。这样就能一举解决两个问题,清廷去皇帝号,而朝鲜也重新回成为大明的藩属。那样的话,一切问题都解决了,大明将重回巅峰,依然是天下至尊,四夷宾服,万国来朝。
陈新甲立刻击碎了崇祯的幻想,他躬身禀报道:“陛下,我大明,也拖不到明年了呀!辽东十多万兵丁,五万多骡马,所费甚巨,户部已经无力支应了。中原蝗、旱,江南水患,实在是消耗不起了呀。臣请速战,先解锦州之围,后再调部分边兵回师中原,将流贼剿灭。只要匪患一除,编民齐户,收粮缴税,之后便可以全力对付辽东边患。”
崇祯此时才想起来,这几天报灾的奏章确实是很多。而且各地积欠的税赋,他也开始了减免,为的就是能让百姓们不至于去做流贼。现在辽东确实是消耗不小,要是能一战而定乾坤,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