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四郎倒没啥想头,要是哥哥们去,他就去,要是哥哥们不去,他也不去。 “哥哥们听俺说,如果二哥不喜欢,不去俺不反对,可如果是因为嫌束修贵而放弃那就不值当的。俺们家虽然不如那大户人家富裕,可也交的起束修。哥哥们不用为这发愁。更何况三哥和四哥学的都很好,大哥和二哥只是活干的多分了心这才慢了些。” “小五,要不就让小三和小四去吧,俺和老二留家里。”李大郎还是不想花那个银钱,其实也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年,是家里的当家人,总不能因为自己读书,把活都丢给弟妹们去干,那事儿他可干不出来。 “俺说了,俺不去,俺喜欢种地。” “那三哥和四哥是个啥意思?”司徒嫣转头去看三郎和四郎。 三郎低着头认真的想了一下,“小五,俺想去,俺保证不耽误家里的活计。” 四郎看了三哥一眼,又看了大哥和二哥一眼,也点头要跟着三郎一起去县学。 “那行,这事儿就这么定了,三哥和四哥明天就去县学里拜夫子读书。明天还要和夫子商量一下,每天三哥和四哥只在县学里学半天,俺早就打听过了,夫子们只是上午授课,下午只是让学生们练字,这练字可以晚上再练,这样即不耽误干活,又可以上县学里读书。而且三哥和四哥一定要好好学,把在县学里学的晚上还要教给大哥和二哥,这样俺们等于交了二份束修,却四个人都能学到。” “这个主意好。”李大郎觉得这样最好,家里的活儿有人干,也不用小妹累着,而且他也可以跟着三郎学。 兄弟几个都点头同意。司徒嫣又叮嘱三郎和四郎几句,“明天去县学时,夫子一定会问三哥和四哥都学过些什么,哥哥们只要说学了《百家姓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千字文》和《弟子规》就好,至于俺之前教你们的《笠翁对韵》和《孙子兵法》中的《始计篇》就不要和夫子提起了。” “小五,为啥不能说?”四郎有些不明白。 “四哥,这《笠翁对韵》是做诗写对子时才用的上,如果让夫子们知道你们连四书五经都没看过就学了这个,怕会以为你们好高骛远,学习不踏实。而《孙子兵法》中的《始计篇》那可是兵家之计谋,就是县学里也是学不到的,所以更不能说。哥哥们一定要记牢。” 三郎和四郎紧着点头,他们也听出小妹话中的严肃和担忧,自然对司徒嫣言听计从。 商量妥当,司徒嫣开始准备拜师要用的“六礼”。其实县学里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准备“六礼”,都是以自家的实际条件,随意给夫子送些吃喝等东西。可司徒嫣觉得,尊师重道是身为学生必须谨记的,也是希望借此让夫子知晓,李家很看重夫子,希望夫子能成心教导三郎和四郎。 六礼里最麻烦的就是“芹菜”,这种蔬菜本不该在这个季节里有,如果司徒嫣从戒指里取出,怕要引人怀疑。而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,又是极好的意头。最后司徒嫣让李大郎去跟福婶儿买了一只公鸡,作为六礼之一。 第(2/3)页